close

  杜仲公園蓄水池暗藏於下沉廣場旁綠地下 攝/法制晚報記者 黑克
  法制晚報訊(記者 白冰 實習生 耿學清) 平時就是休閑廣場,下暴雨時就變身蓄水池,不少公園廣場承擔起蓄水池的功能。記者從市水務局瞭解到,與湖面水系幫助河道泄洪不同,公園廣場蓄水的目的是引流道路積水。
  記者昨天來到位於雙橋路的杜仲公園。距園門不遠,一座類似於八卦陣型的花園式廣場呈現眼前。與普通的廣場不同,該廣場屬於下沉式,低於地平面6米左右。最下層為廣場,周圍種著三層綠植。
  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樣的設計完全可以讓公園廣場在下大雨時變身蓄水池。 “看到廣場地面上的泥巴嗎?那就是之前的三場大雨蓄積在那裡後的產物!”
  揭秘雨水池藏於下沉廣場旁綠地下
  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揭秘杜仲公園內藏的“乾坤”。在雙橋路白鹿司段修建道路雨水口24個,接入公園內的方溝,雨水由此彙集進入雨水池。而雨水池則暗藏於下沉廣場旁邊一塊微凸的綠地下。
  池內的容積為2200立方米,可有效調蓄容積1200立方米,設有沉澱池、過濾池、清水池等,其功能包括雨水的初期沉澱、雨水沉澱、溢流排放、過濾處理及供水管線接口,實現雨水的收集、利用、調蓄排放功能。
  對於雨水池與下沉廣場的分工,該負責人表示,單次降雨量在不超過50mm的條件下,雨水全部由雨水池經沉澱過濾後,提升至公園南側的旱溪自然流走;一旦降雨量超過50mm(暴雨級別),部分雨水則會溢流進入下沉廣場。
  記者註意到,下沉廣場的地磚佈滿圓形孔洞,這是入滲眼,下麵還設有入滲溝、入滲井。日入滲能力達到2200立方米,120mm降雨條件下可實現兩天全部入滲。
  杜仲公園雨水利用工程主要解決了雙橋路白鹿司段積水問題,同時還能綜合利用雨水資源。之前,雙橋路白鹿司段因為排水管線老化,同時地勢較低,使周邊積水彙集,且逢雨必積,像7·21當天路面積水達1米左右。而雨水利用工程建成後,該地段不再積水。
  雨水利用與娛樂休閑兩不誤
  市水務局介紹,本市在雨水利用工程建設研究與實踐中,因地制宜地總結出“滲、蓄、滯、排”不同形式的雨洪控制與利用工程建設的模式,形成了適用於建築小區、大型公共場所、河湖等類型的雨洪控制與雨水利用技術體系。
  去年投資19億元,實施了三環路內和重點地區20座雨水泵站升級改造工程,主汛期前,第一批20座雨水泵站收集系統改造和泵站抽升改造已全部完成,退水管線全部具備使用功能。
  其中,16座升級改造泵站建設了調蓄池,總調蓄容積9.6萬立方米,全部實現蓄水功能,已投入防汛使用。今年汛期累計蓄水約20萬立方米,改造後泵站所在橋區未發生積水。而近兩年,也開始將公園納入到“滲、蓄、滯、排”行列中來,使得雨水利用與娛樂休閑兩不誤。
  相關
  首次引入第三方測水質
  記者昨天從市水務局瞭解到,本市聘請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作為第三方,對本市的出廠水水質進行隨機抽測。這是本市官方首次引入第三方機構抽測水質。
  市水務局與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及市自來水集團水質中心到第三、第五、第八、第九及田村山水廠採集出廠水水樣,水質檢測結果將於7月底報出併進行比對。此舉是為保障本市南水北調水質,提高城鎮公共供水水質檢測力度。
  文/記者 白冰 實習生 耿學清  (原標題:防積水 公園暗藏蓄水池 納入“滲、蓄、滯、排”行列 雨水利用與娛樂休閑兩不誤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gmboa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